首页logo

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10月,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轻工食品工程系。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生物制药(新工科)4个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生物与医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含生物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和制药工程)等3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工程”为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甘肃省一流本科专业和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入选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教授13人,副教授30人。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院所),具有博士学位54人,17名教师具备国(海)外留学或访学培训经历,入选陇原青年英才、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名师、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甘肃省“三区”科技人才、甘肃省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员)等十余人。学院与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粮工科(西安)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兰州佛慈制药、甘肃陇神戎发制药、奇正藏药、金徽酒业、甘肃省轻工研究院、甘肃省商业科技研究所、白银赛诺、浙江司太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海神制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并聘有兼职教授和兼职教师30余人,组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能力强、能满足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学院积极参与“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虚拟教研室”等。

学院现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总面积约4832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同时建有甘肃省食药资源开发与生物制造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中藏药筛选评价及深加工高校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校企联合创新中心、甘肃省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发挥兰州理工大学的工科优势,围绕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生物制药与材料工程、食品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在药食同源特色资源开发、中藏药活性成分筛选评价、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有较强优势,逐步形成了“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学科支撑条件优”的专业办学特色和鲜明的学科工程化特色。学院积极参与甘肃省动物用生物制品创新联合体、甘肃省中医药创新联合体、陇南市酒业创新联合体等科研机构,是甘肃省酿酒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第七届)。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纵向项目40余项,承担省部级和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年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教学奖励3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编或参编教材20余部。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实施“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生命科学与健康”新工科创新实验班、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院办学二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0%以上,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学院在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各类重点赛事中荣获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级奖项100余项,连续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奖”。培养的许多校友已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业绩,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董建方、“甘肃省劳动模范”王旭亮、“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永强、“甘肃省工人发明家”李彦涛、“甘肃省乡村振兴 青年先锋”姜交龙、美国John Brown University助理教授王倩(Texas A&M University)、丹娜-法伯(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研究科学家赵婷婷、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王剑峰、石河子大学教授史学伟、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岳晶晶等一批杰出校友。

学院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未来、面向新经济,学院致力于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通过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高质量教学科研平台、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等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寒来暑往,循循善诱,引甲子之风沐浴兰州理工生命栋梁;

春去冬回,孜孜不倦,倾宜海之水浇灌食品生物制药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