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来自西北地区16所高校的学院负责人、专业教师在问鼎堂106会议室齐聚一堂,共同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议题开展研讨。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物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魏兆军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巨秀教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王树林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变芳教授作主旨报告。会议由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善家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魏兆军教授作了题为《能力导向的一体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的报告。报告指出,该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重构课程模块、强化实践环节、深化产教融合等举措,打破了传统教学壁垒。其建设经验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食品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有力支撑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食品产业升级服务能力。李巨秀教授作了题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为例》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李巨秀重点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包括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她特别分享了主持开展的教学实验视频建设项目,该项目针对八门本科一流课程开发系统化实验视频资源,有效解决了线上教学实验资源匮乏的难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重要支撑。王树林教授在专题报告《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中,以青藏高原特色资源(青稞、牦牛)为载体,构建“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破传统实验教学的时空与成本限制,系统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与地方资源深度融合的教学创新路径。刘变芳教授作《国家级一流课程〈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专题报告。她系统介绍了该课程(2023年获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改革路径:以 “课程思政+科研+产业”三融合 为核心,通过MOOC平台集成实验视频与显微图片资源,构建 “线上自学+线下研讨”混合模式。
通过此次会议的热烈交流与讨论,大家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思路有了更清晰认识。

(撰稿:刘冰 王雅 范文广;初审:李善家;终审: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