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甘肃省食药资源开发与生物制造行业技术中心作用,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科技资源聚集、转化和应用,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25年5月9日,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兰州理工大学主办,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甘肃省食药资源开发与生物制造行业发展研讨会在学校问鼎堂109报告厅举行。
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郭旭隽,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处长张志春出席大会并致辞。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王敬文,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研究员邸多隆,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郑军、党委副书记蒙寿宏、副院长李善家、王永刚,以及来自甘肃省各市、州、县科技局负责人,省内30余家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企业负责人及代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学生近2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任海伟教授主持。

郭旭隽在致辞中表示,兰州理工大学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从“一五”期间服务国家工业布局,到新时代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深耕传统工科领域,到布局生物制造等新兴方向,学校始终以“奋进求是”为校训,将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作为核心使命。面向未来,学校将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依托行业技术中心,突破生物医药、绿色制造等关键技术,推动“甘味”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中医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完善协同生态机制,联合多方机构,破解“实验室与生产线脱节”难题。继续厚植人才与平台优势,激发科研活力,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输送更多“卡脖子”技术解决方案。

郭旭隽致辞
张志春在致辞中表示,甘肃始终坚持“四链融合”理念,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生态。以兰州市为核心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策源核”,联动定西“中国药都”全产业链基地、河西化学原料药集群,形成全域协同的产业格局;通过建设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动设计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生物制造装备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提供核心支撑。

张志春致辞
郭旭隽和张志春为甘肃省食药资源开发与生物制造行业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郑军和王敬文为学院青年教师产业导师颁发聘书。

技术中心委员会委员和产业导师聘书颁发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正高级工程师邱国玉、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邸多隆研究员、甘肃药业集团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肃中医药产业创新联合体负责人朱永红教授分别作了“以科技创新赋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油橄榄资源研究与大健康产品开发”和“2024 中国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与分析”的报告。

主旨报告(从左到右:邱国玉、邸多隆、朱永红)
在企业技术需求发布环节,甘肃省美梦诚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兰州名德药业有限公司、临夏市清源清真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临泽县新合作百惠集团和甘肃西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发布了“洋葱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藏绵羊胚胎羊胎盘多糖等关键成分的提取及纯化技术”“牦牛高强度结缔组织人源化高值利用”“守初心做好药 聚创新促发展”“药食同源复合 FD 冻干系列产品开发”“红枣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及红枣、中药材结合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技术需求。

企业技术需求发布
在科技成果发布环节,来自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爱梅教授、范文广教授、张伟杰教授、张新国教授、袁惠君教授分别发布了“文冠果资源开发及神经酸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物资源开发与环境健康研究”“基于中药多糖的新型医用材”“甘草中甘草酸和光甘草定酶法提取新技术”和“一种具有促生和病害防治双效的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的成果。

科技成果发布
任海伟、王永刚、李善家主持了会议各环节,任海伟主持闭幕式,并总结了研讨会取得的成果。

任海伟、王永刚、李善家主持会议各环节
本次研讨会汇聚多方力量,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为宗旨。未来,学院将以行业技术中心为核心枢纽,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行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扎实推进人员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咨询等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塑造新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甘肃省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生物化工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图/文:赵小亮;初审:王永刚;二审:任海伟:终审: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