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激发学生科研热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于12月20日下午在彭家坪校区抒望楼110教室举办了第40期“研究生论坛”暨“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青年教师王克荣博士和在读硕士研究生尹鑫同学分别作了题为“STING通过自噬发挥IFN非依赖的抗HTNV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和“生物炭强化青贮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机理”的报告。全体24级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汇报交流。
王克荣博士首先对致病性汉坦病毒的特性进行了介绍,系列研究表明,在HTNV感染早期病毒通过多种途径拮抗宿主干扰素(IFN)产生,从而逃逸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因此,探索IFN以外的抗病毒途径可为寻找HTNV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王克荣老师在研究中证实STING增强了宿主不依赖干扰素的抗汉坦病毒应答,探明了在HTNV感染过程中STING发挥的作用,具体机制为HTNV感染通过IRE1-XBP 1通路激活RIG-I,从而促进STING的亚细胞定位发生变化以及激活。在这个过程中STING通过与Rab7A相互作用诱导细胞自噬,从而抑制病毒复制。STING的抗汉坦病毒作用独立于经典的IFN信号转导。此外,靶向STING的药理学拮抗剂和激动剂的应用都不能改善体内HTNV激发后裸鼠的结果。然而,外源性表达ΔCTT的质粒(不会激活I型IFN应答)保护裸鼠免受致命的HTNV感染。此研究揭示了一种通过RIG-I-STING-自噬途径的新型抗病毒途径,为抗汉坦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尹鑫同学的研究以农作物玉米秸秆为材料,为了应对秸秆季节性贮存,先采用青贮贮存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后续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增加秸秆能源利用率,通过厌氧消化技术产生沼气、甲烷等清洁能源。但秸秆富含难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因此,为了提升其甲烷产率,添加生物炭促进厌氧细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DIET,进一步加强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最终提高了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效率,为我省作物秸秆废弃物资源的挖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此次学术论坛旨在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不同研究领域背景的同学提供了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交流的平台。
(撰稿:刘雅露;初审:蒙寿宏;终审: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