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官方网站!

通知公告

MORE>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旧站点>>本科教学>>课程建设>>正文
兰州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019-10-09 17:29  点击:[]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格局,大力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新格局;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重点推进与全面实施相结合,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教育新思路与新机制。

三、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牢固确立课程思政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

2.具体目标

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特色课程,打造培养一批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凝练一批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四、建设任务

1.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坚持价值引领,深入阐释中国模式、中国特色、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自然科学类课程:突出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工程技术类课程: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踏实严谨、专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和心系社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担当精神的专门技术人才。

经济管理类课程:突出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产业报国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立场,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商业伦理、社会责任、企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

人文艺术类课程: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体育类课程:推进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把挫折教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进取精神、规则意识融入体育类课程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养健康的体格和健全人格。

2.切实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优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体系。增加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选修课的数量,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整合学校相关资源,在原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通识类选修课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优质通识类课程,构建完善的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筑牢思想文化教育主阵地。

打造课程思政特色课程、品牌课程。紧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

组织各专业知名教授、教学科研骨干建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系列课程思政品牌课程,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强化《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深入开展专业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推行项目式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设置中以综合专题项目、复杂工程专业问题为主线,覆盖人文、社会、环境、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管理、经济等领域知识,在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领域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同时,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教育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组织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加强德育与人文艺术教育向融合,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担当精神。

3.逐步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全覆盖

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推进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切实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教学主渠道,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形成各专业主干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群”,推动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全覆盖。

大力开展重点课程的试点,在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018年、2019年学校每年在各类课程中选定100门开展试点,加强课程设计、教师选派、课程管理和考核验收,2020年实现100%的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同时,学校每年遴选10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项目建设,精心打造示范课程。

4.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培养培训

持续强化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系统教育,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转变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教学观念,引导教师充分认识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训,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责任,把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有效纳入教师上岗培训和教师职中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5.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情操培养,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能力和情操的转化,注重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精湛学术言传身教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以教材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把教材建设作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培育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重要抓手,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和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推动学校规划教材改革,选用、编写一批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优秀教材。

6.强化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评价

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突出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作为重要监测点;在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设计中注重考量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在各类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成果验收中设置体现价值引领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体现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观测点。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学校党委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学校思政工作、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教务处在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负责教务处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咨询、组织实施和督查评估工。充分发挥各学院(部)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成立由书记和院长组成的学院(部)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制定学院(部)实施细则,组织各教学基层组织和全体教师参与,全面落实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安排,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2.加强协同联动

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局,统筹协调推动。由教务处牵头,整合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团委、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力量,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联合联动、协同推进的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机制。学校定期开展课程思政专项调研和专项研讨,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落实经费保障

设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经费支持。对于立项课程每门给予3000~10000元建设经费,保障课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成效突出的学院、优秀示范课程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各学院(部)设立院(部)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专项经费,为课程思政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保障。

4.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的评价,将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发挥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机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纳入教学督导、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加强对学院(部)对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的考核,将学院(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效果纳入学院(部)考核评价。

5.加强典范宣传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校内外传统媒体、校园网、微博、微信、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舆论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切实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改革总方针落到实处。

兰州理工大学办公室

2018年7月17日印发


上一篇:兰州理工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下一篇:“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